安徽,在打一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硬战”。
作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安徽已集聚了奇瑞、江淮、蔚来、长安、比亚迪、大众、汉马等7大整车企业,建立了全产业链体系,拥有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1100余家。如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加快向新能源汽车强省迈进,安徽人有自己的思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月,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举行。会上提出:
· 要因地制宜打造整车基地,支持合肥建设新能源汽车发展引领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创新高地;
· 支持芜湖建设自主品牌集聚区,打造全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基地、全国领先的新能源专用车生产基地、全国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 支持其他有条件的城市打造各具特色的新能源特种专用车集群。
一直以来,安徽着力推进“合肥-芜湖”双核联动、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创新产业链,成功树起了极具辨识度的产业地标,形成了集聚发展的“安徽现象”。那么,如果从余下14地市中选出安徽汽车产业第三城,谁会脱颖而出呢?不妨看一下这座城市以及落户企业的几组数据:
· 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600余家,年产值突破600亿元,居安徽省第3;
· 中鼎控股集团2022年实现全球营收223亿元,汽车橡胶密封件占全国同行市场份额的30%以上;
· 宝隆汽配气门嘴销量排名全球第1,不锈钢排气管销量排名全球前3位;
· 亚新科是亚洲第1家、全球第2家实现无飞边皮碗(新能源汽车新型制动系统的核心密封件)量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全球市场占有率达35%;
· 鑫鸿交通汽车钣金覆盖件占维修市场70%左右,是国内最大汽车冲压件和汽车模具生产的外资企业;
· 德特威勒是国内乘用车制动系统橡胶制品业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
· 飞马纺织汽车用安全带织带国内市场占有率30%以上,全国排名第2;
· 立讯精密汽车电子高压连接器、塑胶件等电子总成元件占全国市场20%以上,全省排名第1,全国排名第4。
很难想象,这些在所在领域能够排名全国前列甚至跻身全球第1的企业,都集聚在安徽一座城市中,这就是宣城。
近年来,宣城大力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集中资源建设长三角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千方百计培大育强链主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步伐,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分工合作,成为全省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
宣城将汽车零部件和新能源作为“2+3+4”产业体系两个主导产业,顶格推动建设“千亿产业”。目前, 宣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非轮胎橡胶零部件生产基地;宁国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入选首批长三角产业质量提升示范试点、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全省首批战新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广德获安徽省县域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称号等。
然而,宣城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下一步,宣城将围绕“零部件-核心件-部件(总成件)”的发展思路,以“双招双引”和技术创新为双引擎,积极推动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企业有序转型,提高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比重,着力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百亿级企业,重点打造“三基地一中心”,持续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到2025年实现汽车零部件“千亿产业”目标。
来源: 车里车汽
标签: